新冠肺炎痊癒 有醫學實證的免疫力增強法

最近台灣疫情不斷升溫,全台民眾配合政府減少外出以及配戴口罩的政策,除此之外對於對抗疫情除了等待疫苗,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這邊教大家能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如何提升免疫力?

2020年澳洲發表一篇案例報告,有一位47歲女性感染新冠肺炎後,只得到輕微的症狀,這位女士沒有其它疾病,也沒吃任何藥物,他們發現她在恢復過程中,血液中的T淋巴球、抗體製造細胞(B淋巴球)、和免疫球蛋白IgM、IgG 明顯增加。這些血液反應和得了流感的反應一樣,證實對健康成人來說,免疫機能正常是預後良好的關鍵,相反的,中國武漢的研究發現重症病人:白血球增加、淋巴球減少、細胞激素和白介素都有大量增加的現象,這種白血球增加、淋巴球減少的現象越明顯疾病就越嚴重,而且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現象(細胞激素風暴 cytokine storm)和感染SARS,MERS 的情況非常相似,所以控制細胞激素的製造、減少免疫反應,避免發炎細胞和體液在肺部的堆積,是目前治療新冠肺炎的原則。

增強免疫力的原理

人體運作需要能量,包括大分子營養素和小分子營養素,大分子營養素來源有三種形式:葡萄糖、胺基酸、脂肪;小分子營養素包括:維他命、礦物質,才能修復損傷的細胞組織、維持體內的恆定。

同樣的道理,免疫系統也需要大分子營養素和小分子營養素,免疫系統能否正常運作,決定於足夠的大分子營養素和小分子營養素,免疫系統有兩個角色:

  • 消滅入侵的病原,保護身體
  • 忍受病原與身體共存。過度旺盛的免疫系統有時反而會傷到自身的細胞,損傷組織;相反的,過度虛弱的免疫系統,無法對抗病原,身體便會發病。

有實證醫學根據的免疫增強法

哈佛大學曾出版一篇文章,提出下面幾個增強免疫力的方法:

  • 健康的生活方式
  • 充足的睡眠
  • 規律的運動(每週150分鐘)
  • 不抽煙
  • 少吃紅肉
  • 減少飽和脂肪和糖分的攝取
  • 多吃蔬果
  • 維持健康的體重和血壓

五個增強免疫的方法(2020年發表在家庭醫學期刊上的綜述論文,統合分析,題目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有實證醫學的最好的增強免疫力的方法)

營養補充:

  • 足夠的必需氨基酸:胺基酸經由下面三種機轉來增強免疫機能激活T淋巴球、B淋巴球、自然殺手細胞和巨噬細胞淋巴球複製、基因表現製造抗體、細胞激素和其他細胞毒性物質。
  • 維他命C:免疫系統在對抗病源的時候,產生一系列的氧化壓力,維他命C是一種抗氧化的維他命,所以維他命C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很重要。有研究建議每天補充200毫克維他命C可能對於感冒有治療效果。
  • 維那命D:免疫細胞中的T淋巴球和B淋巴球,細胞膜受體含有活性維他命D,維他命D還可以藉由增強抗病蛋白來增強免疫反應。維他命D不足的人,每天補充維他命D對呼吸道的感染有幫助,生活在日光充足地區的人,每天規律曬曬太陽,就可獲得身體所需的維他命D。
  • 鋅元素:鋅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在症狀出現的第一天到症狀結束每天補充鋅元素,可以減少三天的症狀。
  • 益生菌:益生菌對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健康有幫助,有研究認為補充益生菌可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率達50%。

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有證據顯示適度和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活躍的生活方式減少了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運動帶動血流,白血球、抗原和免疫細胞,能夠較早偵測到病原,運動減少壓力荷爾蒙的釋放,每週期幾次單車、每天走路三十分鐘、隔日做一次健身房運動。

睡眠品質良好:

身體需要睡眠來修復,免疫系統也是長期睡眠不好,會破壞免疫系統的恆定,增加疾病或免疫失調的風險充足和優質的睡眠可以減少感染疾病,得到感染疾病後也可以加速恢復。

避免抽煙和喝酒:

抽煙會破壞免疫系統的恆定,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弱化免疫力,另一方面則增強自體免疫反應喝酒會減少免疫細胞對病原的反應,最終導致免疫缺陷,有酒癮問題的人會增加肺炎感染的機會,同時一但感染預後較差。

減少生活壓力:

醫學界長期以來,就知道壓力、免疫力、疾病的三角關係,心理壓力會導致免疫力變差或失調,繼之引發疾病。壓力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和壓力的大小、種類、時間、以及每個人的人格特質有關係,急性壓力會降低細胞免疫(T 淋巴球),慢性壓力會降低細胞免疫(T淋巴球)和體液免疫(B淋巴球),減少昇華壓力的方法可以試試:靜坐冥想、瑜伽倒立、或打太極拳。

網路假訊息多,別相信沒有醫學根據的抗疫方法

沒有醫學根據的說法:

  • 食鹽水漱口:只能減少喉嚨的病毒量,無法避免感染。
  • 洗熱水澡:體溫是恆定的,不會因爲洗熱水澡而上升,上升的只是體表皮膚的溫度,太燙的水反而對身體有傷害,真正有用的方法是多洗手。

Reference

Br J Nutr 2007 Aug;98(2):237-52.Amino acids and immune functionPeng Li  1 , Yu-Long YinDefa LiSung Woo KimGuoyao WuAffiliations expand

AbstractA deficiency of dietary protein or amino acids has long been known to impair immune function and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of animals and humans to infectious disease. However, only in the past 15 years have the underlyi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begun to unfold. Protein malnutrition reduces concentrations of most amino acids in plasma. Findings from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an important role for amino acids in immune responses by regulating: (1) the activation of T lymphocytes, B lymphocytes,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macrophages; (2) cellular redox state, gene expression an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3) the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cytokines and other cytotoxic substances. Increasing evidence shows that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amino acids to animals and humans with malnutrition and infectious disease enhances the immune status, thereby reduc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rginine, glutamine and cysteine precursors are the best prototypes. Because of a negative impact of imbalance and antagonism among amino acids on nutrient intake and utilisation, care should be exercised in develop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enteral or parenteral provision for maximum health benefits. Such measures should be based on knowledge about th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of amino acids, their roles in immune responses, nutritional and pathological states of individuals and expected treatment outcomes.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in leucocytes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eans to prevent and treat immunodeficient diseases. These nutrients hold great promise in improving health and preven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nimals and humans.

詳細內容可參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