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減肥飲食不能少於基礎代謝

現代人普遍重視體態與健康,小潔(化名)便是一名努力控制體重的例子。他不敢吃澱粉類的食物,但又不愛吃肉,因此選擇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要營養來源,例如豆類、蛋與牛奶。雖然蛋與牛奶屬於動物性蛋白質,但相較於肉類,小潔的飲食偏向清淡。然而,他面臨一個困惑:如果每日攝取的總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並且搭配運動,是否仍能有效減肥?

基礎代謝率是減肥的核心指標

減肥的首要原則是控制熱量攝取,然而「控制熱量」並非單純地「越低越好」。專家指出,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一個重要參考數值,代表人體在靜止狀態下,維持基本生命功能所需的最低熱量。例如,心臟跳動、腦部運作、腎臟排尿及肝臟代謝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如果熱量攝取過低,不僅影響上述器官的正常運作,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進一步降低基礎代謝率,進入「惡性循環」。

如何計算基礎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的計算方式如下:

  • 男性:體重(公斤) × 24
  • 女性:體重(公斤) × 24 × 0.9

以一位體重60公斤的男性為例,他的基礎代謝率約為60 × 24 = 1440大卡。而若為女性,同樣體重的基礎代謝率則約為60 × 24 × 0.9 = 1296大卡。這個數值是每日熱量攝取的「底線」,飲食熱量不可低於該範圍,否則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減肥為什麼不能過度減少熱量?

過度減少熱量的危害不容忽視。當熱量攝取低於基礎代謝率時,身體的基本機能將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支持,可能導致:

  1. 生理功能受損:心臟、腦部、腎臟與肝臟等器官無法正常運作。
  2. 肌肉流失:身體會優先燃燒肌肉以供能,導致肌肉量減少。
  3. 代謝率下降:肌肉是維持基礎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萎縮,代謝率也會降低,使減肥更加困難。

此外,熱量攝取過低可能引發疲憊、專注力下降與免疫力降低等問題。因此,減肥瘦身需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而非單純追求極端熱量限制。

健康減肥的建議

景升診所減肥專家邱正宏醫師對小潔的情況給出了以下建議:

  1. 保持熱量攝取在基礎代謝率以上:控制熱量攝取時,應確保每日總熱量不低於基礎代謝率,例如男性應維持在1440大卡以上,女性則至少1296大卡。
  2. 選擇均衡飲食:小齊的飲食雖然避免肉類,但應確保蛋白質的攝取充足,可繼續選擇豆類、蛋與牛奶等。此外,適量添加健康碳水化合物(如全穀物)與脂肪(如堅果與橄欖油),以維持營養均衡。
  3. 結合適度運動:運動不僅有助於消耗熱量,還能維持肌肉量與提升代謝率。建議選擇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的結合,例如快走搭配簡單的重量訓練。
  4. 關注日常活動的熱量消耗:除了飲食與運動,日常活動(如步行與家務勞動)也能增加熱量消耗,是減肥的另一助力。

對於像小潔這樣關注體重控制的人而言,減肥的關鍵不在於「吃得少」,而是「吃得對」。遵循基礎代謝率的原則,選擇均衡飲食,再結合適度運動與日常活動,便能在健康的基礎上達成減重目標。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耐心,才能讓減肥事半功倍,並維持長久的健康體態。

更多資訊可參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