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了一項震撼性的研究報告,引發廣泛關注。該研究分析了健保資料庫,發現65歲以上長者若每天服用0.25微克的維生素D超過146天,將面臨失智風險增加1.8倍、失智症死亡風險增加2.17倍的危險!這一結果顯示,原本被視為有益的維生素D補充,竟可能產生出截然相反的效果。
維生素D過度補充有害?
這項消息一出,立即在社會引起巨大迴響。許多人都感到驚慌,紛紛詢問醫師:「為何維生素D補充反而有害?」事實上,維生素D長期以來被認為對於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甚至在抗擊新冠肺炎時,也被推崇為增強免疫力的良方。然而,現在卻有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震驚。
醫學界對此紛紛發聲,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醫師解釋道,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使用的是活性維生素D,而一般市面上補充的則是非活性的維生素D。這其中的差異在於活性維生素D可以直接在體內發揮作用,而非活性的則需透過腎臟轉換成活性形式。因此,一般情況下,普通人食用的非活性維生素D不太可能產生台灣研究結果所指的風險。
如何才能讓維生素D在體內活化
此外,景升診所邱正宏醫師進一步指出了維生素D的不同來源。市面上常見的維生素D補充品多來自植物或動物,例如蛋黃、鮭魚等,而曬太陽則能促使皮膚產生維生素D。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曬太陽所產生的維生素D也是非活性的,並需要透過腎臟轉換為活性形式後才能發揮效用。
邱醫師進一步提及了一項最新的研究,該研究由哈佛大學發表,通過隨機對照實驗,得出了令人矚目的結論:對於成年人而言,補充維生素D並不會減緩認知能力的下降。雖然在黑人老年人中觀察到了一些益處,但仍需更多研究予以證實。
維生素D到底該不該補充?
綜合以上所述,一般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需過度擔憂維生素D補充帶來的風險。然而,對於特定疾病患者,如腎臟疾病患者,需謹慎評估補充維生素D的必要性。最後,醫師建議,若擔心維生素D不足,可以通過多做肌力訓練、曬太陽等方式增加其攝取量,以維持身體健康。
經過這番深度解析,相信大家對於維生素D的補充已有更清晰的理解。在選擇是否補充維生素D時,請記得謹慎考慮個人身體狀況及醫生建議,以確保健康無虞。